在高敏感度的火药上“雕刻”,他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丨央视《中国脊梁》讲述火药“整形师”徐立平故事

在高敏感度的火药上“雕刻”,他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丨央视《中国脊梁》讲述火药“整形师”徐立平故事

2月17日,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脊梁》栏目播出了中国科技集团有限四院药面整形组组长徐立平的故事。投身于固体燃料发动机岗位三十多年,在极度危险的工作中精雕细琢,他是火药“整形师”,也是“特级技师”。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固体燃料火箭能够顺利发射,离不开固体燃料发动机。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浇注料浆固化后的燃料面进行修整。这种燃料主要成分为高效能火药,于是这道危险的修整工序又被称为“雕刻”火药。很长一段时间内,单靠机器“雕刻”不了火药,只能靠人工。要胆大心细,要技术过硬,徐立平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为国家重点型推进持续接力1989年,徐立平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考验。那时,科技集团四院承担的我国重点型发动机进入研制的攻坚阶段。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发动机的固体燃料药面出现了问题。专家组经过再三研究,决定成立突击队开展挖药工作——试验队员要钻进装有火药的发动机狭小的药柱里,一点一点地挖开填注好的火药,寻找问题部位。在成火药的包围下,一旦由于摩擦产生静电或火花,引发燃烧及,将会危及操作人员的生命,后果无可挽回。“人爬进去,趴在火药堆上去操作。它的内孔非常小,人只能半跪半躺着一点点去抠挖。整个被火药包裹的那种感觉,当时真的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咚咚咚的”,徐立平回忆起那个时刻,仍然心有余悸。这是一场漫长的接力战,整场作业持续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徐立平和队友们像蚂蚁搬家一样,共挖出了200多公斤固体推进剂,保证了国家重点型的研制计划顺利推进。再危险的工作也得有人干徐立平的母亲温荣书是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装药车间最早的员工之一。再危险的工作也得有人去干,再艰难的道路总要有人走。母亲的这句话也成为了徐立平的座右铭,也使徐立平更坚定地走上了的道路。为了降低人身伤害的风险,把雕刻火药由人工转为机械化操作势在必行。其实,徐立平和徒弟们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徐立平表示,现在已经研制出了多种专用的机械整形装置,未来一定能够最终实现,用机械来替代人工操作。磨刀、铲药、雕刻,三十多年日复一日。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车间里,徐立平从青春岁月干到了年逾半百,一次次行走于危险边缘,但又一直保持着合格率百分之百和安全事故为零的纪录。当发射指令响起,火箭稳稳入苍穹,所有的付出和艰辛都在这一刻化为辉煌的尾焰,在美丽的天空中华丽绽放!

来源: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科技集团四院

编辑/李淑姮 任长胜

校对/高一鸣

监制/黄希

(来源:中国科技集团,如涉侵转请联系删除。)

神飞应用技术研究院是由众多专家、领导支持组建的专家智库平台。平台汇集专家资源,联合众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制定宇航级系列团体标准。研究院主要致力于智库(专家库、技术库、人才库、项目库、标准库)的建设、宇航高新农业推广、宇航级食品研发、商业卫星应用、宇航数据应用、科普教育宣传、文化传播、标准化服务及新材料、新技术推广服务等,形成高科技转化平台和专家指导平台,为企业、提供智库服务。并承担了部分宇航民用科技基地、宇航高新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规划工作,为宇航民用高科技技术转化、宇航民用项目建设及其他科技应用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文化赋能——宇航科普、国防教育、宇航文旅。

科技赋能——建设宇航级研发中心,技术转化中心。

品牌赋能——提供品牌指导、品牌规划,塑造宇航级高端品牌。

智库赋能——神飞专家智库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共同合力,为企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生产赋能——打造宇航级产品生产线,建设宇航级生产基地。

园区赋能——规划建设宇航园区,打造宇航农业园区、科技产业园。

生态赋能——推广宇航生态技术,打造宇航生态基地,提升生态服务水平。

神飞,敬请关注

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投稿至邮箱:dxsen@qq.com

(0)
上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下午12:44
下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下午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