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霜是小样加高仿原料兑的,瓶子是废品回收站捡的,灌装是用喝过的矿泉水瓶测量再用针筒注射的……很难想象,居民楼里手动“复刻”的“贵妇面霜”,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二手”或者“专柜撤柜”的国际知名品牌护肤品。
这种可怕的护肤品制作过程,任凭谁用了都有“烂脸”的风险。近日,涉案的两人因假冒注册商标罪获刑。
在居民楼里复刻“贵妇面霜”
时间回到2022年11月,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接到群众匿名举报,称辖区某居民区一带有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的大牌化妆品。
该局民警联合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开展执法,现场查获大量疑似假冒国际知名品牌护肤品,其中有海蓝之谜、赫莲娜、雅诗兰黛等各类空瓶7000余件,大牌护肤品小样更是不计其数,正在进行护肤品灌装工作的陈某利被当场抓获。
归案后,陈某利供述,自己早年在护肤品行业工作,曾在线上开设店铺,销售各类护肤品、化妆品,后因经营不善停业。
2018年前后,陈某利在某线上二手交易平台浏览中发现,有人发布“大牌空瓶”“小样”“护肤品分装”等字样的商品信息,凭着多年从业经验,他嗅到了“商机”。
“我知道小样价格是很便宜的,但护肤品正装价格是很贵的。如果我以很低的价格购进大量小样,然后把小样灌装到买过来的空瓶里面,还可以添加点高仿原料,赚这中间差价,还是有利可图的,于是我就这么操作起来了。”
据陈某利供述,他在平台购入一批热门大牌护肤品空瓶和小样,利用针筒注射器、测量杯等工具,对空瓶简单冲洗后便开始灌装。而后,一瓶瓶打着“二手”“专柜撤柜”标签的大牌护肤品,通过陈某利的二手交易平台账、微等,以极具诱惑力的低价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消费群体。
“陈某利对外宣称产品是二手的,很多是专柜货,售价在100元到800元,而相关品牌的正品护肤品对外售价大多在千元以上。”办案检察官介绍。
废品回收站里捡来空瓶
经查,陈某利向等处上家购入的各类大牌空瓶交易额累计达110万余元。据一名上家孔某表示,自2020年开始,陈某利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联系到他。由于需求量大,在两年多时间里,孔某联系了多个废品回收站、小区保洁员收购空瓶,再转卖给陈某利。
“市面上什么护肤品火,我就做什么。”陈某利说,对于收购过来的空瓶,除了扔掉一些发霉等品相不好的,其他瓶子他会简单冲洗清洁后再灌装。
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陈某利还在线联系某商家,声称想要新品牌护肤品,要求商家按照寄送的样品生产类似气味、肤感的仿制原料。
该商家透露:“他(陈某利)说想做一个护肤品的品牌以及手工护肤样品进行售卖,因为处在初步阶段,想先复刻下市场上热门畅销的护肤品单品进行分装售卖,看看顾客反应。”
随着一袋袋仿制原料到货,大量假冒大牌护肤品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微信等销往全国各地。美妆生意越做越大,陈某利便雇用肖某奇负责灌装。为躲避监管,陈某利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住处。
引导取证补充侦查夯实证据链
2023年9月,该案移送至鹿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受理后,区检察院办案组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对上下游相关人员全面取证,明确涉案金额。
办案组还引导公安机关从扣押的涉案化妆品中梳理固定相应的商标标识图片,同时自行补充侦查调取涉案化妆品商标的注册资料。经比对确认,涉案的15种品牌化妆品使用的商标均系假冒注册商标。
经查,从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陈某利的销售金额达244万余元。2022年4月至11月,肖某奇受雇分装化妆品的涉案销售金额为30万余元。
“这些假冒化妆品的化工原料真假参半,灌装过程未经消毒灭菌,没有任何质量保障,有的化学成分超标,使用后极有可能导致过敏、‘烂脸’,甚至对健康造成威胁。”办案检察官说。
经温州鹿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日前,温州鹿城一审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陈某利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25万元;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肖某奇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目前判决已生效。
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投稿至邮箱:dxsen@qq.com